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红斑、水疱等。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系统等多种因素有关。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本文将介绍2021年特应性皮炎的最新治疗方法。
一、基础治疗
基础治疗是特应性皮炎的基础,包括保湿、避免刺激因素、控制感染等。保湿是特应性皮炎的重要措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保湿霜或乳液,每天涂抹多次,尤其是洗澡后。避免刺激因素是指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或刺激的物质,如羊毛、化妆品、香水、染料等,以及避免过度洗涤、搔抓等。控制感染是指及时处理皮肤上的细菌或真菌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
二、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是指使用外用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局部皮损,主要有以下几种:
- 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是特应性皮炎的常用外用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皮肤的炎症反应,缓解红肿和瘙痒。激素类药物分为不同的强度,根据皮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一般来说,面部和躯干部位使用弱效或中效激素类药物,四肢和手足部位使用中效或强效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不能长期使用,否则会引起皮肤萎缩、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等副作用。
- 非激素类药物:非激素类药物是指不含激素成分的外用药物,主要有钙调神经元抑制剂(如他克莫司)、PDE4抑制剂(如克利索特罗)、生物制剂(如杜普尼拉)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皮肤的免疫反应,减轻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非激素类药物相对于激素类药物有更少的副作用,但也有一些局限性,如价格较高、效果较慢等。
三、全身治疗
全身治疗是指使用口服或注射的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全身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特应性皮炎的常用口服药物,可以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皮肤的过敏反应和瘙痒感。抗组胺药物分为一代和二代,一代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但也会影响日常活动和注意力。二代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氟替卡松等)相对于一代抗组胺药物有更少的镇静作用,但也有一些副作用,如口干、头痛等。
-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指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的药物,主要有环孢素、甲氨蝶呤、雷公藤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特应性皮炎的严重或难治性病例,但也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如肝肾损伤、感染、高血压等。因此,使用免疫抑制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监测血液和肝肾功能。
-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指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制造的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主要有单克隆抗体(如奥马珠单抗、杜普尼拉)、融合蛋白(如艾塞姆啶)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特异性地识别和中和特定的细胞因子或受体,从而调节特应性皮炎的免疫反应。生物制剂相对于传统的药物有更高的效果和更少的副作用,但也有一些局限性,如价格昂贵、需要注射给药、可能引起过敏或感染等。
以上就是2021年特应性皮炎的最新治疗方法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特应性皮炎或其他皮肤问题的信息,欢迎扫描或点击下方的二维码联系泰必达客服。泰必达是一家专业的医药咨询公司,我们可以为您提供海外就医咨询、药品渠道咨询、医学顾问服务等。
泰必达原创。发布者:泰健康,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taibida.com/yiyaoxinxi/teyingxingpiyan/48983.html
1.请注意,本站提供的医学产品信息并不完整,不能代替有资格的医疗专业人士所提供的咨询意见,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或诊断。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获得更多的帮助。本站内容作为纯介绍性信息仅供参考。 2.如有错误请联系客服修正,感谢您的支持和反馈!